小編最近追看了部美劇,劇情高能到爆炸,嗯,是的,爆炸。
開場沒多久就爆炸了!這就是Discovery的8集FBI罪案調查劇 -
炸彈追兇 Manhunt: Unabomber
這部劇一開篇就搞了個大事情,先是一連串很無聊的快遞場景,取件,分揀,運輸,派送,收件,無比詳細,堪稱“快遞員的日常”。
但是這旁白一點都沒說快遞員,而是說一些讓人不安的莫名的話。“你生活在全是綿羊的世界裡,正因為你們都是綿羊,正因為你們只知道服從。”
綿羊:咩咩咩?
接著一名秘書接收了一個快件,然後,就炸了......炸了......了......
而旁白的絮叨是,你看到快件上有你的名字,就自然地服從了,接收,然後打開,全然沒有想過反抗。反,抗?哈?
原來,這是一起郵包炸彈襲擊案,兇手就是念旁白的人。而從旁白來看,這個兇手明顯腦迴路和正常人不太一樣。
這並不是一起普通的爆炸案。事實上,兇手要炸的並不是人,而是工業社會,是工業社會下,人們對於科技和社會的服從。
但是這樣的“革命者”最終還是被抓了,被抓後他卻也沒有顯示出頹廢,相比一眾焦頭爛額懷疑人生的探員,他的精神狀態似乎更穩定一些。

而上圖的兩個人,就是本劇的雙男主了。男主角Jim Fitzgerald(Sam Worthington飾)在1995年年以最優異的成績成為FBI側寫員。他的性格木訥踏實,和其他有性格的FBI探員不一樣,他只是很普通的一個人。
最初他只是一個普通警員,硬是憑藉著努力和一股子倔勁,努力十來年,才通過了夜校課程,進入了FBI。
Jim Fitzgerald 1995年年開始接手這個案子,他通過分析犯人寄給媒體的一份“宣言”,對犯人進行側寫,最終抓到了真兇。
而本案的反派,也就是一系列炸彈案的犯人Ted Kaczynski(Paul Bettany飾),他是個高智商罪犯,被稱為“大學炸彈客”,是個反對工業社會並致力於喚醒其他人的人。
他甚至給媒體寄去了一篇論文 - “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”,來闡述自己的理念,也是十分執著。
他認為工業社會令人類陷入技術桎梏,使科技掌控了人類,普通人類只會淪為科技資本階層的齒輪和奴隸。他希望能夠改變這一切。
這部劇並沒有像其他刑偵劇一樣,從案件開始,描寫警方如何抽絲剝繭,最後罪犯逐漸顯行,反而是在第一集就把罪犯抓住了。
這部劇採取了雙時間線,兩條時間線分別從1995年(Jim Fitzgerald 剛剛接受炸彈客案)和1997年(炸彈客落網後堅持與Jim Fitzgerald 見面)開始,交叉講述Jim Fitzgerald 是如何查案,以及炸彈客被捕後兩個人是如何對話博弈的。
不過為了方便觀看,每一次切換時間線,都有字幕提示。
比較有意思的是,1995年住在繁華鬧市裡努力工作追查炸彈客的Jim Fitzgerald ,在1997年年的時候,卻像被他抓捕的炸彈客一樣離群索居,生活在一座林間小屋裡,蓬頭垢面,孤家寡人。
讓人不禁懷疑,這是不是為後面什麼更爆炸的情節埋下的伏筆。
這部劇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,男主和炸彈客都確有其人。
炸彈客Ted Kaczynski,智商168,是數學天才,16歲考入哈佛,曾先後就讀於哈佛大學與密歇根大學,曾任伯克利大學教授。
後放棄了優厚的學院工作,開始了“炸彈客”的生活。從1978至1995年,近20年的時間,郵寄出16封郵件炸彈,導致3人死亡,23人受傷。他於1996年被捕,被判終身監禁。
而Jim Fitzgerald這個人也是真實存在的。不過劇中對他的經歷有所改編。
他從FBI退休後,開始進入影視行業。美劇“犯罪心理”的技術顧問就是他,另外,本劇的情節設置也有部分來源於他的一本著作。
這部劇除了使用臭名昭著的炸彈客案件作為主要劇情外,還重點探討了工業革命的弊端,其實兩位男主在很多情況下都有類似的認知。
這可能也是男主最終歸隱山林的原因,他在做側寫的時候,可以與罪犯共情,而在整個追查過程中,這樣的共情會給探員帶來很大影響。
而這樣不停地剖析和探討,也讓觀眾慢慢跟著思考工業社會除了給我們帶來好處外,是否還剝奪了什麼。
這部劇目前出了四集。第一集以各種爆炸和“詭異”的言論搶盡眼球,第二集和第三集裡兩個主角的博弈,節奏緊湊,思維燒腦,十分精彩。
屬於那種十分鐘就能決定追下去,然後越追越好看的劇。而網友對這部劇也是十分認可豆瓣評分8.7分,IMDB評分為7.9分。
就算以上的理由都不能說服你,但看看高智商罪犯和犯罪側寫師是怎麼互打嘴炮的,互相“洗腦”的,也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。
最後,不得不感慨一下,為什麼美劇英劇裡的高智商人員,都喜歡一言不合就玩炸彈呢?